為什麼會熊熊帶小孩做糖葫蘆咧?其實是跟豐原有關係~
是因為這個主題是在地文化的「豐原探險隊」,豐原區早期的地形有三個大中小的土堆,所以又被稱為「葫蘆墩」。
高峰活動孩子們打算邀請別班小朋友來闖關,我問他們要不要做個什麼吃的當作闖關後的禮物?最好是跟豐原有關係的!
有孩子提議做「上面寫著豐原兩字的餅乾」也有孩子說要做「葫蘆造型的巧克力」,最後得票最高的選項,就是這個啦~「糖葫蘆」將將將將!
幸好網路發達~上網咕狗一下就可以找到自製糖葫蘆的做法影片,其實真的不難喔!大家都可以輕易上手的~
材料:1.白砂糖(一定要白糖,黃糖或是紅糖顏色會太深)
2.水(砂糖量的一半就夠了)
3.番茄或草莓,或其他不會濕答答的水果
▼先請孩子去洗番茄和擦乾,濕濕的狀況糖漿裹不上去喔!要是草莓他們會更愛的,只是現在季節不對也沒法度啦!
▼接著是串竹籤,我們都請孩子從蒂頭處穿進去比較好使力,也比較不容易噴汁~
▼孩子忙番茄部分,我忙糖漿部分!小晏真的好會拍照啊!(照片裡我水加太多了喔~其實只要糖的一半分量就很足夠了)
水的主要目的其實只是讓糖不會一開始就焦掉,最後還是要煮到水蒸發得差不多才有黏性,才可以開始裹糖漿。所以水太多只會讓你煮更久而已,千萬不要貪心啊!!!(就是在講我)
▼聞到糖味,這群屬螞蟻的小不點,鼻子越湊越近了!哈哈哈
▼開始裹糖漿!我後來第二次是用不鏽鋼小碗來煮,口徑小所以糖漿「水位」比較高,孩子更好沾,連湯匙輔助都省了喔!
裹好糖漿的熱糖葫蘆,馬上插進冰水裡面冰鎮,馬上就會脆囉!
脆的吃比較不會黏牙~
▼喔~看小孩的吃相我也快流口水了!!!
趁著對糖葫蘆的記憶猶新,來集體創作一首兒歌吧~一人發表一句,只要十多分鐘,一首質樸的念謠就創作完成了!
我讓孩子們分組仿寫出剛剛討論好的歌詞文字,一個個圓形剪下來後,再請大班來幫忙排列組合,貼在全開紙上就成了完整的歌詞海報。
整首兒歌的每個文字,對他們而言都是有意義的符號,希望這樣的識字教學充分統整課程內涵~
▼喔~好可愛的海報啊!孩子們看到「作者:彩虹班」都超有成就感的!
老師也是!